下水道管道疏通过程中,需兼顾安全防护、管道保护及操作规范,避免意外事故或管道损坏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
一、安全防护:避免人身伤害
化学药剂使用安全
佩戴防护装备:使用疏通剂、火碱等化学物质时,必须戴橡胶手套、护目镜和口罩,防止腐蚀液体飞溅接触皮肤、眼睛,或吸入刺激性气体。
禁止混合药剂:不同成分的疏通剂(如酸性与碱性)混合可能产生有毒气体(如氯气),务必单独使用,且使用后彻底清洗容器。
应急处理:若药剂接触皮肤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5 分钟以上;误入眼睛,立即翻开眼睑冲洗并就医。
物理操作安全
避免徒手接触:管道内可能有尖锐异物(如碎玻璃、金属片)、污水或有害生物(如蟑螂、老鼠),严禁直接用手掏挖,需借助工具。
工具使用规范:使用螺旋钢丝、管道疏通器时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工具反弹伤人;电动疏通设备需检查线路绝缘,防止漏电。
通风与防毒:疏通长期堵塞的管道(尤其是厨房、卫生间)时,先打开门窗通风,避免沼气或异味聚集引发不适。
二、管道保护:防止损坏管道
根据管道材质选择方法
塑料管道(PVC、PPR 等):禁用高温水(超过 60℃可能导致管道变形)和强腐蚀性疏通剂(如高浓度盐酸);物理疏通时,螺旋钢丝需缓慢推进,避免用力撞击管壁导致破裂。
金属管道(铸铁、钢管等):注意管道是否生锈、老化,物理疏通时避免过度拉扯,防止锈层脱落或管道断裂;化学疏通剂需控制用量,避免长期腐蚀管壁。
老旧管道:优先选择温和的疏通方式(如皮搋子、小苏打 + 醋),慎用高压疏通机或坚硬工具,防止管道脆化破裂。
避免过度操作
化学疏通剂不可频繁使用(建议每月不超过 1 次),否则会腐蚀管道内壁,缩短使用寿命。
若疏通工具遇到明显阻力,切勿强行推进或拉扯,需先判断堵塞物位置(如通过管道走向推测),或借助 CCTV 管道检测确定情况后再处理,防止工具卡在管道内或捅破管壁。
三、操作规范:提高效率,避免二次堵塞
先判断堵塞原因和位置
观察堵塞现象:如厨房下水道多为油污、食物残渣堵塞;卫生间地漏多为头发、毛发;马桶堵塞可能是纸巾、异物等。针对性选择疏通方法(如油污用热水 + 小苏打,头发用手动螺旋钢丝)。
确定堵塞位置:若仅单个洁具(如马桶)堵塞,问题可能在局部管道;若多个洁具同时堵塞,可能是主管道堵塞,需联系物业或专业人员处理。
疏通后处理
疏通后用大量清水冲洗管道,将残留的堵塞物或化学药剂冲净,避免残留物质再次凝结堵塞。
清理疏通工具:使用后的螺旋钢丝、皮搋子等需彻底清洗消毒,避免细菌滋生。
四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公共管道 / 主管道:若怀疑堵塞位置在公共主管道(如整栋楼多个家庭同时出现排水问题),切勿自行疏通,需及时联系物业或市政部门,由专业人员使用高压疏通车等设备处理,避免私自操作导致责任纠纷。
管道内有异物(如玩具、硬物):若明确有硬物堵塞(如儿童玩具掉进马桶),不可用化学药剂,需用带钩子的疏通工具小心钩出,或请专业人员拆解管道取出,防止硬物卡破管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