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空清洗作业属于高风险特种作业,其安全规范涉及人员资质、设备管理、操作流程、环境评估等多个维度,需严格遵循国家法规(如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》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》)和行业标准。以下从人员资质、设备安全、操作流程、环境管控、应急处理五个核心方面详细介绍:

一、人员资质与培训规范
持证上岗要求
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取得 《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(高处作业)》(由应急管理部门核发),证书需在有效期内(每 3 年复审 1 次,6 年换证)。
严禁无证人员、证书过期人员或非本项目备案人员参与作业。
岗前培训与考核
上岗前需接受专项培训,内容包括:
设备操作(如悬吊系统、吊篮的安装 / 拆卸 / 故障排查);
安全防护用具(安全带、安全绳)的正确使用;
紧急情况处理(如绳索断裂、突发大风的应急措施);
不同建筑材质(玻璃、石材、金属)的清洗禁忌(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或设备损坏风险)。
培训后需通过实操考核,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。
人员状态管理
严禁酒后、疲劳、患病(如高血压、恐高症)人员作业;
作业时需 2 人及以上配合(1 名作业人员 + 1 名地面监护人员),监护人员需全程观察作业状态,禁止擅自离岗。
二、设备与防护用具安全规范
核心设备的选型与检测
悬吊系统(含吊板、吊篮、绞车等):
必须符合国家标准(如 GB 19155-2017《高处作业吊篮》),承重能力需≥2 倍作业人员及工具总重量(例如单人作业时,设备额定承重不低于 200kg);
吊篮需配备双重制动装置(电磁制动 + 手动制动),防止突然坠落;吊板(坐板)材质需为防滑、耐磨的绝缘材料,厚度≥5cm。
安全绳与安全带:
安全绳需为防坠专用绳索(如锦纶材质),直径≥16mm,断裂强度≥22kN(可承受约 2.2 吨拉力),使用年限不超过 2 年,每半年需进行一次荷载测试(静载 15kN 持续 5 分钟无断裂);
安全带必须是双钩全身式(可同时连接安全绳和固定点),配备缓冲器(减少坠落时的冲击力),严禁使用单钩、破损或改装的安全带。
设备检查与维护
作业前检查(每次作业前必做):
悬吊设备:检查绳索是否有磨损、断丝、打结,连接点(如锚点、卡扣)是否牢固,绞车的制动系统是否灵敏;
吊篮:检查焊缝是否开裂、平台是否倾斜、护栏高度是否≥1.2m,篮内严禁放置超过承重的工具(如高压水枪需单独固定,避免晃动失衡)。
定期检测:
悬吊设备每 1 年需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测(出具检测报告);
安全绳、安全带每 3 个月进行一次外观检查,发现断丝、腐蚀、老化等问题立即报废。
辅助工具的安全要求
清洗工具(玻璃刮、伸缩杆等)需加装防坠绳,与作业人员的安全绳或吊篮连接,防止高空坠落砸伤地面人员;
清洁剂需分类存放(腐蚀性药剂单独密封),避免泄漏引发人员皮肤灼伤或设备腐蚀。
三、现场操作安全流程
作业前的环境与场地准备
环境评估:
天气条件:风力≥5 级(风速≥8.0m/s)、暴雨、雷电、能见度低于 100m 时,严禁作业;
周边环境:检查作业下方是否有高压线、广告牌、树木等障碍物,地面需设置安全警示区(用警戒线隔离,半径≥作业高度的 1.5 倍,如 20 层楼作业,警示区半径不小于 30m),并安排专人值守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锚点固定:
安全绳的锚点必须连接到建筑顶部的专用承重结构(如混凝土梁、钢结构预埋件),严禁固定在窗户、护栏、广告牌等非承重部件上;
锚点安装后需进行拉力测试(施加 10kN 拉力持续 1 分钟,无松动),并张贴 “已检测合格” 标识。
作业中的操作规范
防护用具穿戴:
作业人员需按 “先系安全带→再连接安全绳→最后检查连接点” 的顺序操作,安全绳必须 “高挂低用”(锚点位置高于作业位置),确保坠落时的冲击距离≤1.5m;
需佩戴防滑鞋、安全帽、防护手套(防清洁剂腐蚀),玻璃幕墙作业时还需戴护目镜(防止玻璃碎片飞溅)。
设备操作禁忌:
严禁在吊篮内站立、攀爬护栏或超载(如吊篮额定承重 200kg,不得超过 2 人 + 工具总重);
吊板作业时,身体不得超出吊板边缘,禁止在吊板上跳跃、传递重物;
禁止同时使用多个悬吊设备(如同时操作吊板和吊篮),避免绳索缠绕。
垂直作业管理:
上下层作业需保持≥5m 的垂直距离(避免上方工具坠落砸伤下方人员);
作业路线需自上而下有序进行,严禁横向跨越无防护的间隙(如从一个墙面跨到另一个墙面)。
作业后的设备回收
设备需按 “拆卸→清洁→检查→存放” 流程处理:
拆卸时先移除工具,再松开锚点,缓慢回收绳索(避免拖拽磨损);
吊篮、吊板需清洁后存放于干燥通风处,避免日晒雨淋导致金属部件生锈;
安全绳、安全带需单独悬挂晾干,禁止折叠存放(防止纤维疲劳)。
四、应急处理规范
突发坠落的应急措施
若发生人员坠落(安全绳未断裂),监护人员需立即通过对讲机指令作业人员保持冷静,缓慢调整姿势,同时启动绞车将其拉回安全位置;
若安全绳断裂,作业人员需立即抓住就近的固定物(如窗框),同时按下吊篮的紧急制动按钮,监护人员需立即拨打 119,并准备备用悬吊设备救援。
设备故障处理
吊篮突然停滞:先检查电源和制动系统,若无法修复,作业人员需通过安全绳转移至相邻固定点(如窗口),禁止在吊篮内等待救援;
绳索卡滞:严禁强行拉扯,需由地面人员通过工具缓慢松解,作业人员需保持稳定,避免晃动加剧卡滞。
医疗急救准备
现场需配备急救箱,包含:
外伤处理用品(止血带、纱布、碘伏);
防中暑药品(藿香正气水,夏季高温作业时必备);
化学灼伤处理剂(如弱碱性溶液,应对酸性清洁剂灼伤)。
所有作业人员需掌握基本急救知识(如止血、包扎、心肺复苏),并熟记附近医院的急诊电话。
五、合规与记录管理
作业方案备案
作业前需向项目所在地的应急管理部门或物业单位提交《高空作业安全方案》,内容包括:作业时间、人员名单及证书、设备清单及检测报告、应急预案等,经审批后方可作业。
全程记录留痕
每日作业前需填写《设备检查表》《人员状态记录表》;
作业过程中由监护人员记录关键操作(如锚点固定时间、天气变化);
作业后需留存《清洗验收单》(含安全操作评价),所有记录需保存至少 1 年。